编者按: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全球性热点问题,高效利用各种物质资源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分离提取技术作为获得合格产品、充分利用资源和控制环境污染的关键步骤,是化学分离技术中的重要分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离提取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合集精选了2023年刊登的多篇分离提取技术类文章,欢迎广大读者阅读、下载及引用。

1

福建农林大学卢旭副教授等:响应面法优化酶法制备薏苡仁寡糖工艺研究

郑舒怡,左佳昕,戴鑫,高淑娟,张怡,卢旭

引用本文郑舒怡,左佳昕,戴鑫,等.响应面法优化酶法制备薏苡仁寡糖工艺研究[J].化学试剂,202345290-97

寡糖具有调节肠道的酸性环境,促进肠内矿物质吸收和益生菌繁殖等功效,是天然产物高效利用的难题。微波由电磁波与极性分子相互作用,穿透物质后进行偶极旋转产生热量,实现快速加热提取;超声波则通过空化气泡引起的机械效应增强溶剂渗透到细胞多孔表面的能力,在较低温度下提高产量;超声-微波辅助提取(UMAE)不仅适当地结合了两种技术的优点,且弥补了各自的不足。文章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协同微波-超声波技术辅助制备薏苡仁寡糖,具有提高得率和降低成本的潜力。

2

集美大学李志朋副教授等:红毛藻不同乙醇浓度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及其成分分析
 

常高萍,林巧燕,张敏,郭佳瑄,李志朋,杜希萍,姜泽东

引用本文常高萍,林巧燕,张敏,等.红毛藻不同乙醇浓度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及其成分分析[J].化学试剂,202345298-105

为了探究红毛藻乙醇提取物活性成分及其功能活性,使用不同浓度乙醇溶液提取红毛藻,并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溶液提取物中的总多酚、总生物碱、总黄酮含量。通过研究胰脂肪酶、酪氨酸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来评价不同浓度乙醇溶液提取红毛藻的活性差异。通过LC-MS/MS技术完成红毛藻乙醇提取物中的多酚鉴定。结果表明,红毛藻不同乙醇浓度提取物均具有DPPH清除能力以及酪氨酸酶、胰脂肪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乙醇浓度不同,其提取物生物活性不同,总多酚、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不同;其中100%乙醇浓度提取物总多酚、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最高,具有较强的DPPH清除能力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3

广东药科大学高静副教授等:酸性低共熔溶剂的理化特性及其与虾青素溶解度的相关性研究
 
 
 
 

程婉婷,陈世钰,贤凤,胡坤,高静

引用本文:程婉婷,陈世钰,贤凤,等.酸性低共熔溶剂的理化特性及其与虾青素溶解度的相关性研究[J].化学试剂,2023452106-113

本文以薄荷醇和脂肪酸为氢键受体、不同链长的有机酸作为氢键供体构建了7种酸性低共熔溶剂,考察了低共熔溶剂的物理性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和虾青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HBD的烷基链之间形成相互作用产生堆积,从而形成更稠密的分子微观结构,较长碳链的HBD表现出更小的密度和更大的黏度。

4

贵州大学王鲁教授等:桉叶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刘瑞秀,覃英克,齐维金,龙利,王鲁

引用本文:刘瑞秀,覃英克,齐维金,等.桉叶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J].化学试剂,202345(7) :87-93

为了评价桉叶油的抑菌作用及最佳提取工艺。通过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考察桉叶油抗菌谱,采用酶标仪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曲线,通过检测疏水性、肽聚糖、碱性磷酸酶和β-半乳糖苷酶的含量变化,评价桉叶油对S.aureus细胞壁膜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验证(SEM) ; 热回流提取且采用响应面法以油重为评判标准优化桉叶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桉叶油通过改变细胞表面的疏水性,破坏S.aureus细胞壁膜结构的完整性,导致胞内容物外流,引起细胞集聚而抑制S.aureus的生长;优化的桉叶油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这将为具有良好抗S.aureus活性的桉叶油研发提供理论数据。
 

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倪余文副研究员等高纯试剂环己烷的提纯方法
 

田洪旭,曲健,倪余文,陈吉平

引用本文:田洪旭,曲健,倪余文,等.高纯试剂环己烷的提纯方法[J].化学试剂,202345(10) :83-87

环己烷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试剂,在工业生产、实验室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环己烷的熔点与其杂质差异较大的特点,通过重结晶-过滤提纯-萃取除醇-干燥脱水等步骤,获得了纯度为99.998%的高纯环己烷,各项指标优于T/CRIAC 00722022《化学试剂高效液相色谱用试剂环己烷》中相关指标要求。解决了环己烷试剂痕量杂质除去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降低了环己烷的提纯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所获得的高纯试剂环己烷在光谱分析、痕量污染物分析、化工合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6

吉林农业大学陈屏副教授等:大孔树脂对二醇型、三醇型人参皂苷的纯化研究
 
 
 

王斌,赵升铭,袁松竹,王义,张美萍,雷军,陈屏

引用本文:王斌,赵升铭,袁松竹,等.大孔树脂对二醇型、三醇型人参皂苷的纯化研究[J].化学试剂,202345(3) :67-73

本研究前期采用HPLC法对人参总皂苷中二醇型和三醇型人参皂苷含量方法学进行考察,证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行性良好。分析大孔树脂与人参皂苷之间的吸附行为,优化大孔树脂分离人参皂苷的条件。选用6种大孔树脂(D101HPD-100AB-8NKA-9ADS-7DM130),以二醇型人参皂苷(Rg1ReRg2)和三醇型人参皂苷(RcRb1Rd)的含量为评判指标,进行吸附率、解吸率与吸附容量比较,发现纯化人参皂苷的最适大孔树脂为HPD-100
 

7

电子科技大学喻冬秀副教授等:微波协同离子液体[BMIm]Br提取茶皂素

喻冬秀,叶旅彬,王秋怡,黄淑莉,钟建军

引用本文喻冬秀,叶旅彬,王秋怡,等.微波协同离子液体[BMImBr提取茶皂素[J].化学试剂,202345(5) :98-105

采用微波协同离子液体[BMIm]Br对茶油饼中茶皂素进行提取,利用单因素实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离子液体种类、浓度、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等因素进行优化,得到基于5.00 g初料的最优条件。本文在优选咪唑类离子液体水溶液为溶剂的基础上,结合微波萃取法,通过响应面试验法设计,探究应用咪唑溴盐离子液体水溶液从茶油饼中提取茶皂素的工艺条件。茶皂素作为一种天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泡沫性能和表面张力是其重要性质,本研究对比分析了离子液体提取后茶皂素的表面活性。

8

贵州医科大学孙超等:响应面法优化毛大丁草总香豆素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高奇,李齐激,杨柳,杨娟,孙超

引用本文:高奇,李齐激,杨柳,等.响应面法优化毛大丁草总香豆素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J].化学试剂,202345(2)114-120
毛大丁草Gerbera piloselloides Cass.为菊科大丁草属植物,又名白薇、白眉草,生于林缘、草丛中或旷野荒地上,主产于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具有宣肺止咳、发汗利水、行气活血等功效。该药材为多民族广泛应用的重要民族药用资源,在苗族、水族、彝族、壮族中均有应用。研究发现香豆素类成分是毛大丁草中的特征性功效成分,而与其相关的提取工艺研究迄今未见报道。文章通过对提取因素进行响应面实验,以总香豆素的提取率为检测指标,优选毛大丁草总香豆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不同产地毛大丁草总香豆素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考察。

9

【超声-酶法】超声-酶法辅助提取青叶胆多酚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李汝艳,杨申明,张旗麟,许斌彬,王振吉

引用本文:李汝艳,杨申明,张旗麟,等.超声-酶法辅助提取青叶胆多酚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J].化学试剂,202345(5) : 106-112
以青叶胆为材料,采用超声-酶法辅助提取青叶胆多酚(Swertia Leducii Franch.Polyphenols, SLP)并研究其抗氧化性,为开发利用SLP提供参考依据。在考察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酶法辅助提取SLP工艺条件,并通过测定SLPDPPH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来评价其多酚抗氧化性。

 

上一篇:2023年《化学试剂》电化学与新能源集锦

下一篇:致走在科学前沿的她们||妇女节专题文章精选